中国文化遗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为保护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而启动的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中国文化遗产的资料。
遗产历程
1985年,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侯仁之起草并与阳含熙、郑孝燮和罗哲文另外三位委员联名向政协第六届三次会议提交了《我国应尽早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积极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以利于中国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存和保护》的提案。由此展开了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的进程。1985年11月22日,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1987年,中国正式加入该公约及开始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并于同年首批便有6个世界遗产获成功申报。
截至201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47项,含跨国项目)和西班牙(44项,含跨国项目)。 2013年6月21日和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分别将中国云南东南部红河自治州哈尼梯田和新疆天山列入最新的世界著名遗产名录。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长城
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初修筑长城的是战国时代的燕、赵等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袭。 秦始皇后来将这些断断续续的长城连接起来。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十万的兵士和数百万的人民与奴隶。不过,长城并不能达到完全防止异族入侵的效果。因为长城完成之后,北方异族依然常跨越长城,偷袭中国边境的村落,抢夺农作物或家畜。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高约8.5公尺,下部宽8.5公尺,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高约12.3公尺,多数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堑山堙古」、「用险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伟;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区域,人烟稀少,仅色荒凉。如果登临其间的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或山海关,遥望我国山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雄。
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孔子)的祠庙,原址是他的故居鲁城阙里,在今山东曲阜。曲阜孔庙是全国现存仅次于北京紫禁城宫殿的巨大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型,保持着宋金以来的总体布局和金元以来数十座古建筑。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孔子)的祠庙,原址是他的故居鲁城阙里,在今山东曲阜。曲阜孔庙是全国现存仅次于北京紫禁城宫殿的巨大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型,保持着宋金以来的总体布局和金元以来数十座古建筑。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孔庙
孔子死后不久,故居改为纪念他的庙。东汉永兴元年(153)正式成为国家所立的庙,历朝多有修建。北宋天禧二年(1018)大修孔庙,基本形成现在大中门以北部分的布局。明弘治十二年(1499)毁于火,弘治十七年重建,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存建筑除少量金元遗构外,主要是明清建造的。
曲阜县城原在孔庙东十里,明正德八年(1513)迁至孔庙处,以利保护。新县城以孔庙为中心,入曲阜南门隔一横街即为孔庙外门,这在中国古代城镇布局上是一特例。
孔庙占地近10公顷,纵长600米,宽145米,前后有八进庭院,殿、堂、廊、庑等建筑共620余间。前三进都是遍植柏树的庭园,第四进为奎文阁建筑组,第五进为碑亭院,第六、第七进为孔庙主要建筑区,第八进为后院。
孔庙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有金声玉振牌坊、石桥、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和大中门,这是孔庙的前奏。它用横向的墙垣,把纵深的空间分隔成大小不同的院落。各院落内古柏葱翠。自大中门起才是孔庙本身,平面长方形,周围有院墙,四角有角楼,仿宫禁制度。自大中门入内经,同文门,为一座两层楼阁──奎文阁。阁高24.7米,是孔庙的藏书楼,建于明弘治十七年。
奎文阁至大成门之间为碑亭院落。其中隔一横街,东、西有两侧门,东称毓粹门,西称观德门。道路两旁,左右对称地布置有历代帝王所立的石碑和碑亭。碑亭共十三座,皆重檐高阁,形体宏大,金、元各一座,余为明清所建。
进入大成门即为孔庙的主要建筑区,包括大成殿、寝殿、圣迹殿以及两侧的东庑、西庑等。这部分的规模布局,明代以前已经形成,明中叶曾改建,清代又加修建。
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的大殿,正中供祀孔子像,两侧配祀颜回、曾参、孟轲等十二哲像。殿始建于宋天禧元年(1017),明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再建成现状。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殿建在两层石砌高台上,规制相当于故宫保和殿。据记载,大殿高七丈八尺六寸,阔十有四丈二尺七寸,深七丈九尺五寸;实测尺寸为:殿内地面至正脊上皮24.80米,面阔45.78米,进深24.89米。殿的外檐柱都用石料琢成,为明代遗物。正面十根石柱刻有蟠龙,上下两龙对翔戏珠(见图)。柱脚一周刻假山石图样,山石下刻莲瓣一周。再下为柱础皆刻重层宝装覆莲,所有雕刻意态浑朴。殿内柱用楠木;天花错金装龙;彩画五色间金,富丽堂皇;中央藻井蟠龙含珠,如太和殿形制。
大成殿前露台宽阔,为祭祀时舞乐之处。殿前相传是孔子讲学的所在,建有"杏坛"亭,周围保留了年代久远的柏树,环境安静肃穆。大成殿后为寝殿,供奉孔子夫人。两侧庑殿则祀奉孔门弟子及历代先贤名儒的牌位。再后为圣迹殿,明万历二十年(1592)建,现存仍为原物,殿中有孔子周游列国的线刻石画120幅。孔庙虽地处山东,建筑则是历朝官修的,虽不免少量地方风格掺入,仍可视为研究金、元、明、清官式建筑的极好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