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9958874
▲郎世宁丨十骏犬图之十.雪爪卢
狗狗,雅称为犬,
一向被人们誉为“吉兽”。
在十二生肖和家养六畜中,
犬都紧列“鸡”后。
因之,二者往往相提并论,
诸如鸡犬相闻、鸡犬升天等一些成语。
偶而,犬也有列在鸡前之时,
如《三字经》中“犬守夜,鸡司晨”。
犬入诗章,
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巧言》篇:
“跃跃狡兔,遇犬获之。”
后来东汉时期《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中,
亦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之句。
鸡年过去,狗年来临,
便来说说狗,以及关于狗的种种。
狗的起源
考古专家袁靖在研究文章中论述,早在20世纪30年代发掘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时,法国学者德日进和中国学者杨钟健就对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次发现狗骨。由此拉开了通过骨骼研究中国古代狗的序幕,迄今为止,已经长达80余年了。
▲ 湖北邓家湾遗址.石家河文化陶塑狗
狗是家养动物。狗的基因证据揭示出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狗都来自古代人类对于灰狼的驯化。按照中国动物考古学家的研究结果,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明确发现驯化的狗骨。主要证据有以下三条:第一,对骨骼的多项测量结果均小于狼,显示出形体比狼要小;第二,其形状特征与狗接近,与狼差别明显;第三,其在哺乳动物群中所占的数量比例明显比狼要大。这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多个考古遗址出土哺乳动物群中狗所占的数量比例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中国最早的狗至少出现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华北地区。
但是,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人员依据现代DNA的研究结果,认为狗的驯化起始于15000年前左右的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这个地区很可能是唯一的狗的驯化中心。这个观点与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结果有明显的抵牾之处, 至少现在还应该肯定中国最早的狗发现于华北地区。
专家推测,最早可能是狼来到古人的居住地附近,在古人的生活垃圾中寻找食物,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被人捕获幼崽,作为宠物饲养,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生态特征,人与饲养的狼(或者可以称之为最早的狗)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最早把狼驯化为狗之时,当时的人很可能首先是为了玩,将其作为宠物来对待的,这毕竟是当时除了人自身之外的第一种与人亲近的动物,而且其经过饲养会对人摇尾巴、亲近和舔舐人类等行为都会增加人对它的好感,希望它随时在自己身边,这种行为源自古人对于友情的认识,也进一步丰富了古人对于友情的认识。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自从有了狗,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中就不再孤单了。
▲贾湖遗址SK9狗骨图
狗的作用
《礼记·少仪》归纳当时狗的用途,“一曰守犬,守御田宅舍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庖厨庶羞也。”古人很早开始饲养狗并长期保持这样的习俗,肯定有其功利性的目的。比如开发狗作为猎犬的功能,狗所具备的敏锐的视觉、听觉、嗅觉及攻击性特征可以帮助古人进行狩猎。其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追踪兽类;其次是围缠猎物;其三是追捕小型兽类;其四是寻觅、看守被猎人射中的猎物。除了作为猎犬之外,古人也将其作为警卫犬。
考古发掘证实,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地区发现的数十处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中,都发现出土狗的现象,不少狗的颈部还系着铜铃。这些狗可能显示出当时战争中形成的车马狗组合,似乎印证了“效犬马之劳”这句老话。
春秋时期有诸侯国曾设“犬营”。狗在当时的军营警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县长冢店遗址出土的汉代“牵獒门吏”画像石中,门吏两只手抓住狗脖子上的颈环,狗竖耳蹲坐于地,瞋目张嘴注视前方,显示出当时狗在看家护院中的作用。
除上面提到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单独挖坑埋葬狗的习俗之外,在一些地区先秦时期的墓葬中也普遍存在挖腰坑埋狗的实例。
▲ 东汉陶狗
▲清猎犬图册之搏虎页
▲南阳王庄画像石田猎图
▲左 画像石“牵獒门吏”图 右:东汉酱红釉陶狗
我们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狗骨大多是破碎的,证明这些狗在当时是被人食用的。但是任何一个遗址出土的狗的个体数在哺乳动物群中的比例几乎都没有超过10%。一只狗的肉量一般不会超过10公斤,狗肉在当时古人所食的肉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我们没有发现古人注重吃狗肉的证据。但是依据文献记载,在先秦时期和历史时期,一些特定的区域存在食狗的习俗。战国初期侠客聂政躲避仇敌来到齐国,“客游以为狗屠”。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将军樊哙在跟随刘邦出征之前就是“以屠狗为事”等。可见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也存在专门饲养狗供宰杀食肉之用。我们期待着在今后的考古发掘和动物考古学研究中获得新的证据。
综上所述,随着定居生活的开始,农耕文明的推进,国家和城市的出现,古人饲养狗的动机大致经历了由作为宠物开始,到作为猎犬及战争和看家护院时的警卫犬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狗一直具备宠物的特征。而作为祭祀和随葬活动中的狗仅仅是特定时期和局部地区的现象。除祭祀和随葬的狗之外,其他狗最后往往是被作为肉食对象的,在遗址中出土的破碎的骨骼证明其是被食用的,但是因为其数量少,也表明狗作为肉食的价值基本上没有受到古人的重视,古人仅在特定的时期和局部地区才有意识地去繁殖狗,将其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肉食种类。
▲ 清青玉狗
▲艾启蒙丨十骏犬图册之漆点猣页
中国人与狗相伴,
走过了10000多年的漫长时光。
今后,人与狗还将一直相伴着走下去,
愿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
更加珍惜这位人类的忠实伴侣,
从它那里获取欢乐,
也给它送去更多的欢乐。
▲ 簪花仕女图中的狗
古代对犬的吟诵
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咏犬诗,产生在三国时期,作者是个孩童。
据《文士传》记载,东吴有个神童叫张俨,远近闻名。一次大将军朱据召见他,令其作诗,以试真假。张俨见院中有只猛犬,便口占一首《犬》诗:“守则有威,出则有获。韩卢宋鹊,名书竹帛。”朱据听了大感惊讶,盛赞张俨。
韩卢宋鹊皆为古代良犬,史书其名。曹植《鼙舞歌·孟冬篇》中亦有“韩卢宋鹊,呈才驰足”的赞语。这里,张俨以韩卢宋鹊比喻朱据将军府中的猛犬。说它看家时极有威风,出猎时大有捕获,非同一般之犬。全诗语言简炼,设比贴切,颇有想象力,就是成年人亦难为之。
到了唐代,咏犬诗逐渐多了起来,名篇佳作,俯拾即是。
女诗人薛涛的《犬离主》写得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情趣,其诗云:“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这只宠犬,平时备受怜爱,却无端咬伤了贵宾,受到主人惩罚,作者是同情,还是责备,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给人以诸多思考。
白居易的《犬鸢》诗,既是咏物,又是写人,立足点是一种逍遥思想:“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门前何所有?偶睹犬与鸢。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腹舒稳贴地,翅凝高摩天。上无罗弋忧,下无羁所牵。见彼物适性,我亦心适然。心适复何为,一咏逍遥篇。此乃著于适,尚未能忘言。”
宋朝的咏犬诗,与唐朝不相上下。一些著名诗人,如刘筠、梅尧臣、苏轼、黄庭坚、孔平仲、秦观、范成大、杨万里、陆游等,也都有值得欣赏的咏犬诗。
其中,苏轼的《咏犬》尤其饶有情趣,堪称佳作:“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跳踉趁童仆,吐舌湍汗雨。长桥不肯蹑,竟渡清江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狮虎。盗肉亦小疵,鞭笞当惯汝。再拜谢思厚,天下遣言语。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这只狗似乎很通灵性,像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既顽皮,又乖巧。
元朝贡性之的《题犬》,以观察细腻而见称,读了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深宫饱食恣狰狞,卧毯眠毡惯不惊。却被卷帘人放出,宜男花下吠新晴。”
明朝瞿佑的《金丝犬》,则善于刻画形象,读了令人忍俊不禁:“摆尾摇头庆所遭,爱同狮子衔金毛。花前喜共狸奴戏,月下难随狗党嗥。易卜已经称小畜,书篇底用诧灵獒。主翁要使防门户,免逐韩卢较猎劳。”这首七律融描写、议论、抒情、用典为一炉,真是把金丝犬给写活了,有托物寄寓之意。
至于那些散见于一般诗中的咏犬佳句,更是丰富多彩,随处可得。如李白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是诗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前四句,以白描写景见长。
杜甫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这是诗人《可叹》的前四句,以苍狗设比,感叹人间万事变化无常,以抒情议论取胜。
有人咏农家犬,如陶渊明诗:“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范成大诗:“鸡飞过篱犬出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有人咏猎户犬,如王维诗:“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梅尧臣诗:“常随轻骑猎,不独守朱门”。有人咏名人犬,如秦观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陆游诗:“徒见父子牵黄犬,岁岁秋风下蔡门”。
有人咏仙家犬,如吴伟业诗:“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龚自珍诗:“仙家鸡犬近来肥,不向刘安旧宅飞”。
有人咏丧家犬,如元稹诗:“饥摇困尾丧家犬,热暴枯鳞失水鱼”;唐顺之诗:“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有人咏店家犬,如卢纶诗:“风吹夜声山犬吠,一家松开隔秋云”;卢延让诗:“狐冲官道过,狗触店门开”。据有关资料记载,卢延让屡试不第,后因有“饥猫临鼠穴,馋犬舐鱼砧”等咏猫狗的名句流传,得到当权者赏识,于是走上仕途,官也越做越大,所以他十分感慨地说:“平生投谒于公卿,不意得力于猫狗。”
那些藏在国外博物馆里的狗狗
- 大英博物馆 -
▲模制浅浮雕泥板,古巴伦文化,伊拉克
▲金狗护身符,公元前700–500年,巴比伦晚期文化,伊拉克
▲陶狗,约公元前600–580年,比奥西亚文化,希腊
▲大理石雕塑,公元2世纪,古罗马文化,罗马
▲水彩画《爱尔兰猎鹿犬》
作者Jemima Blackburn (英国,1823–1909)
▲水彩画《小女孩和她的宠物》
作者Randolph Caldecott (英国,1846–1886)
- 卢浮宫博物馆 -
▲金狗吊坠,公元前3300–3100 年,乌鲁克时期,伊朗
▲银饰品,巴克特里亚文化,伊朗
▲油画《拴在树桩上的两只猎狗》,1548年
作者Jacopo Bassano (意大利,1510–1592)
▲油画《以马忤斯的晚餐》,1559年
作者Paolo Veronese (意大利,1528–1588)
▲油画《穿狩猎装的自画像》,1699年
作者Alexandre-François Desportes (法国,1661–1743)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金狗饰品,约公元前3300–2900年,伊朗或美索不达米亚
▲彩陶狗、彩陶猫,约公元前1961–1917年
古埃及中王国第十二王朝辛努塞尔特一世时期
▲象牙机械狗,约公元前1390–1353年
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
▲青铜雕像《小女孩抱着一只狗》
公元前1世纪–公元2世纪,希腊或罗马文化
▲绿釉陶狗,中国东汉时期(25–220)
▲唐三彩陶狗,7-8世纪,中国唐朝
▲釉上彩瓷狗,17世纪晚期,日本江户时代
▲铜像《印第安猎人》,1860–1910
作者John Quincy Adams Ward (美国,1830–1910)
▲象牙狗雕像,1951,加拿大,作者Sheokjuk
▲油画《Georges Charpentier夫人和两个孩子》,1878年
作者Auguste Renoir (法国,1841–1919)
▲油画《小男孩和黑色西班牙猎狗》
作者François Hubert Drouais (法国,1727–1775)
▲油画《情书》,1770-1779
作者Jean Honoré Fragonard (法国,1732–1806)
▲油画《女人和狗》,1740-1749
作者Giacomo Ceruti (意大利1698–1767)
-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
▲陶狗,7世纪,中国唐朝
▲红陶瓦,13-14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
▲敲门锤,16-18世纪,西班牙
▲德化窑白釉瓷狗,1700–1750,中国清朝
▲软质釉瓷狗,1765 年,英国德贝郡William Duesbury & Co
▲油画《小狗和它的倒影》,1822年
作者Edwin Landseer (英国,1802–1873)
▲油画《一只名叫Lion的纽芬兰犬》,1824年
作者Edwin Landseer (英国,1802–1873)
▲版画《Lochaber Colly和Pincher》,18-19世纪
作者Kay和 E. Mitchell
- 荷兰国立博物馆 -
▲白瓷狗,约1760年,德国宁芬堡瓷器厂
作者Franz Anton Bustelli (德国,1723–1763)
▲斑点瓷狗,约1775–1799,中国清朝
▲铜狗,约1863–1904
作者George Gardet (法国,1863–1939)
▲油画《与小狗共舞的男人》,约1640–1660
作者Francois Verwilt (荷兰,1623–1691)
▲油画《一只狗的头部特写》,约1820–1845
作者Nicolas Toussaint Charlet(法国,1792–1845)
▲油画《Alida ChristinaAssink的画像》,1833年
作者Jan Adam Kruseman (荷兰,1804–1862)
▲油画《一只圣伯纳犬》,约1850–1879
作者Bernard te Gempt (荷兰,1826–1879)
▲油画《椅子上的一只狗》,1860–1891
作者Guillaume Anne van der Brugghen (荷兰,1811 - 1891)
▲油画《一位年轻女人和一只名叫Puck的狗》,约1879–1885
作者Thérèse Schwartze (荷兰1851–1918)
你家的狗狗是什么狗?
美国插画师Lili Chin喜欢世界各地的狗,
陆续创作了192种不同品种的卡通狗狗。
你家的狗狗是哪一种?
有什么趣事?
在留言中说说吧!
文博山西
恭贺新春
狗年大吉
文:文博中国 黑龙江日报 在线文博 集纳
特致谢忱辑:方天戟 李雅丽▼
▼
看 世 界
博物之美
End直接点击,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错金鸟篆铜戈密码┃晋吴楚的缠斗和一代妖姬之艳事嵌玉琉璃银带钩喟叹┃山河消磨多少事,世上再无魏文侯
云冈石窟憾事:300尊造像流失海外 惟有一只佛眼回归 北齐勇将徐显秀┃嵌蓝宝石金戒指上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倗国┃与兵马俑齐名的惊世发现晕啊!令人眩晕的山西古代琉璃被契丹秘藏900年的应县木塔宝藏山西古代壁画之集萃(元.巨多图) 【高僧】101岁梦参老和尚:我做过的四个梦虎犀貘驹象 牛猪兔鸟鱼┃青铜尊动物园总动员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国宝的流失与最后一刻绝处逢生五台山奇迹┃塔基下金铸淳化元宝洞穿大宋帝国的奥秘西域粟特人出没┃从北魏到元山西葡萄酒就风华绝代你也许不知道的历史┃山西也是丝绸之路的一大起点
明长城发现锦囊,里面装49枚北魏时期波斯银币 秋天如上帝般降临:那些与古代器物暗合的神秘色彩 刖人守囿:背刻燕子的奴隶啊依然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 山西出土的三把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山西出土的三把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上一篇: 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 下一篇: 为什么传统文化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