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9958874
◎ 科技日报记者 唐 婷 刘志伟 刘 昊
群山怀抱里,草甸开阔,9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镶嵌其中,错落有致,波光潋滟。这里就是被称为“云间湿地”的湖北神农架大九湖。
今年52岁的卢德焱是土生土长的大九湖人。干过伐木工、种过菜、打过工的他,一度为生计发愁,做梦也没想到,如今搬下山开民宿,每年能赚几十万元。
“今年,我给自己定了个新目标,每年要带家人出国旅游一趟,这就是我理想的美好生活!”笑逐颜开的卢德焱掏出崭新的护照向记者们展示道。
坪阡小镇
从一度濒危的湿地到如今的网红打卡之地,从湖里刨食难挣温饱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大九湖和当地的原住民经历了一条怎样的蝶变之路?让我们一同走近这背后的“幸福密码”。
搬迁“钉子户” 后悔搬晚了
吊廊、翘檐,清一色土家族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商业街、茶社、酒吧一应俱全。缓缓流淌的盐溪河穿镇而过。不少来过坪阡小镇的游客,会不自觉地拿它和丽江类比,称之为“小丽江”。
卢德焱的民宿就开在小镇的主街上,“卢家大院”的招牌格外醒目。一楼经营餐饮和超市,楼上是20来间客房。“搬下山来,第一年的收入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居然能有50万元,真是不敢想!”卢德焱回忆道。
今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的生意比较冷清。进入8月,小镇一下子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20多间客房全满,卢德焱和妻子两人忙得不可开交。百忙中的卢德焱挤出时间,给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讲述他的搬迁故事。
卢德焱在接受记者们的采访
令大家意外的是,如今收入颇丰的卢德焱,当年却是令搬迁干部们颇为头疼的“钉子户”。2013年,为保护湿地生态,神农架启动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包括卢德焱一家在内的400多户、1400多位村民需要搬出湖区,迁往规划建设在20公里外的坪阡小镇。
祖祖辈辈生活在大九湖的村民们故土难离,搬迁工作面临不小的阻力。“当时,我是最不愿意搬的。搬出来,我们靠什么生活?”村镇干部一次次上门劝说,卢德焱怎么也听不进去,后来干脆闭门不见。
为了维持一家人生计,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卢德焱和妻子曾长年在外务工。2010年,不放心孩子的他回乡开起农家乐,一年能赚七八万元。生活总算有了起色,又面临搬迁,卢德焱自然不情愿。
更令卢德焱忧心的是,“游客是冲着大九湖来的,搬出去,还会有生意吗?”不只是他,同样经营农家乐的村民覃万梅当初也有着类似的担忧。
2009年大九湖的农家
偶然间,一位游客的话给了卢德焱很大的触动。“农家乐的污水都往湖里排,日积月累,这么好的生态要给破坏了,谁还来这里旅游?”
为了让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九湖镇想尽办法,在坚持统一的移民搬迁山林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困难和问题分类精准施策。搬出湖区,村民不仅能拿到补偿款,还能在坪阡小镇建新家、开新店。
渐渐地,卢德焱想通了,在2015年签下搬迁协议。不仅自己搬,他还动员17户亲戚朋友一起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后悔搬晚了,一家少赚了至少20万元!”卢德焱有些惋惜地说道。
绿了生态 富了口袋
清晨,骤雨初歇,大九湖山峰间萦绕着薄薄的雾气,氤氲成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随手一拍,便能在朋友圈里引来无数艳羡。
早上6:00多,大九湖景区的栈道和观景台上已有不少早起的游客在拍照留影了。他们可能不知道,风光旖旎的大九湖湿地曾经伤痕累累,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
清晨在薄薄雾气中的游客
“过去为填饱肚子,村民们围湖造田、开垦草场、种植蔬菜,大九湖水面一度几近消失,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大九湖镇镇长张坤回忆道。
时光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神农架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林木采伐区,在伐木机器的轰鸣声中,众多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大九湖也未能幸免。
之后,大九湖变身高山牧场。20世纪80年代,通过开挖深沟大渠,大面积开垦人工草场,当地兴建了梅花鹿场、细毛羊场。
畜牧业的发展并不理想。21世纪初,通过围湖造田、引水出山,大九湖又建起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一次次地开发活动在当时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增产增收作用,但也重创了大九湖的湿地生态。
痛定思痛,大九湖湿地生态保护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9月,大九湖成为全国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展恢复性保护后,大九湖生态逐步好转,也吸引来了众多游客。
游客们在栈桥上遥望大九湖的美景
前些年,“夜宿大九湖”一度成为神农架旅游新时尚,带火了当地农民自办的农家乐。然而,农家乐污水直排,湿地不堪重负。2013年,神农架启动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规划建设坪阡小镇。大九湖核心景区内停止一切住宿、餐饮等经营活动。
“生态移民的同时,通过开展退耕还湿、荒山造林、植被恢复等项目,大九湖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得到有效恢复。”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志麒介绍,遥感影像数据分析显示,湖区草地面积由2013年的370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476公顷,草地面积增加率为28.7%,湖光潋滟、草木茂盛的完好生态得以重现,为候鸟到来提供了优越条件。
太阳初上,山峰隐现,游人纷纷驻足,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7年间,包括卢德焱在内的1400多位村民陆续搬迁到20公里外的坪阡小镇,从事旅游服务相关行业。“在坪阡小镇,像卢德焱、覃万梅一样,搬迁移民家家有店铺,户均存款达到20万元。”张坤介绍,2019年,全镇接待游客60余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