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中药一览表
中药要热了喝吗?
中药要热了喝吗?
汤剂,古称汤剂,是中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汤剂能充分满足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几个特点。因此,与丸剂相比,汤剂仍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
清代名医徐陵曾说:越病越重。不仅药方会患此病,而且如果服用不当,不但没有用,反而有害...指出正确服用汤剂可加速病情改善,服用方法不当则会加重病情。可见,汤剂服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治疗效果。
怎样才能正确服用汤剂?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的服药时间要根据病情决定。
1)疾病位于心脏和肺部,如冠心病、肺炎等。如果想让药物停留时间更长,应该饭后服用;
2)发病部位为(膀胱、肠道),如膀胱炎、肾炎、肠炎等疾病。如果想把药物向下输送到相应的部位更好的吸收,就要在饭前服用;
3)退热补药最好空腹服用,因为空腹状态是药物吸收的最佳时间,没有其他食物影响药性。(空腹服药是指早餐前一小时或晚餐后一小时服药);但清热解毒类药物一般比普通中药寒苦,容易伤胃,刺激肠胃,所以在不耐受的情况下,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4)有一些特殊药物要特别服用。比如消化类药物,服用前要少量食用,帮助药效发挥;杀虫剂应在早晨空腹服用,服药前喝些糖水,可提高杀虫效果。
第二,正确的用药温度
1)治疗一般疾病时汤剂宜温服,但解毒药需凉服,因为凉服容易排出毒素,热服则会增加毒素在体内的扩散。
2)还有活血通络汤,需要热服,因为热能在体内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和经络的循环。这就是生活中热敷的道理。
3)清热药、消暑药宜寒服。因为中暑或风热感冒后身体会发热,我们这个时候的清热药、解暑药在寒衣的作用下可以更快的降温,发挥药性,因为清热药是寒凉的,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性。
4)对于不宜凉服的汤剂,服后会引起胃肠刺激、腹痛或呕吐,可用生姜擦舌。
第三,正确的剂量
中药汤剂煎2-3次后倒入碗中,分两次服用。一般来说,每次服用150 ml为宜。一般儿童一岁以内用成人剂量的五分之一,1-3岁用成人剂量的四分之一。4 ~ 7岁用成人剂量的三分之一;8 ~ 10岁用成人剂量的一半;成人剂量可用于10岁以上。
第四,正确的服药次数
一般煎服,每日早晚2次,清热解毒药每日3 ~ 4次即可。补液药物应该早晚各服用一次。发汗药可服2 ~ 3次,含咽药汁可多服几次。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药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中医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辨证论治。根据每个人 s个体差异,即使同一种病出现在每个人身上,他的用药也可能不同,服用中药汤剂的方法更有讲究,需要认真对待,尽早康复。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你赞同这个观点,请点赞并关注!
治慢性直肠炎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中药有益气健脾药(体内补气,健脾胃)、升阳举陷药(体内升阳举陷)、补气血药(体内补气血)、温阳散寒药,如柴胡、肉桂等。
1.益气健脾的药物:用于厌食、腹泻、乏力、气短、便溏等脾虚症状的患者。,就要用益气健脾的药物,如白术、山药、黄芪、党参等。
2.升阳药:如果病人 脾虚严重,门肿胀,说明有气陷证型,需用升阳药,如柴胡、升麻、黄芪等。
3.温阳散寒药:对于有畏寒肢冷、腹痛、温热痛、腹胀等脾阳虚症状的患者,需使用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茴香等温阳散寒药。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以免影响病情。
此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夏坤鹏审核。
点击此处查看医生的详细信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