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9958874
图为罗连恒 赵晶晶摄
孙希祥烈士书信
徐建军
江新祥家书
★上世纪50年代
青藏高原的烈士家书
张益茂广东广州建筑设计师
我是一位收藏爱好者,热衷收集解放初期的百姓家书。2012年冬天,我在二手旧货市场卖家手里,淘到了一件上世纪50年代的带信实寄封。这是一件1957年青海玉树寄往山东即墨的信封,落款地址是“青海省玉树机场分区三连”。
此封从青海玉树寄出,这里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交通极为不便。过去,进入玉树的唯一方式就是乘坐十几个小时以上的长途汽车穿梭在雪山草地间。对于邮件运输,更是难以想象的艰辛。
信封里面有两封信札。一封落款是1958年1月15日,另一封落款是1959年1月24日。很显然这两封信札并不属于这件信封,但它们都来自一位山东籍战士孙希祥及家属。
第一封信,是孙希祥写给父母的春节家书,寥寥160多字的家书,深深表达出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同时,由于两个多月未接到家中来信,又十分焦急。信中还提到给家中汇去5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显孝子之心。
第二封信,是孙希祥父亲写给玉树部队负责同志的信,写于1959年1月24日,信的开头讲述了一则巨大悲痛的讯息:孙希祥牺牲了!这位父亲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提笔写信给部队询问儿子牺牲和墓葬情况。
一位慈祥的老父亲失去了一个孝顺的儿子,祖国的青藏高原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战士。但老父亲在信中的一席话让我们在60年后依然为之感动:“由于父子天性,未免悲哀过重,但忆及,党有历史以来,像他这样的千千万万——祖国优秀的儿子,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惜牺牲。因此,我想希祥死得其所。”
在青岛《即墨县志》中,我们找到相关记载:“孙希祥,1931年生。1948年入伍,中共党员。1958年12月在西藏平叛时牺牲。”《玉树州志》记载孙希祥是玉树机场部队三连排长。可以确定,他是为共和国牺牲的众多英雄中的一员。
然而,寻找英雄的步伐并未停止。
2017年,我获知当时玉树平叛烈士大部分已安葬在结古镇烈士陵园。2019年8月,我委托的一位朋友在玉树烈士陵园终于找到了孙希祥烈士之墓。由此,这7年来追寻烈士英雄的历程画上了句号。
可以想象,60年前,孙希祥的老父亲也许没能动身来到玉树这片高原祭奠儿子。60年后,我们千里传音,向这位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英雄长眠于高原,永垂不朽!
(本文选自公众号《学习小组》“建设者家书”征集活动)
★上世纪60年代
我是密云水库建设者
赵晶晶北京媒体人
1960年9月,密云水库完工并投入使用。今年80岁高龄的罗连恒老人是水库的建设者。从1958年到1963年,他一直在水库工作,后又参与过吉林省、四川省、甘肃省等地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1984年,罗连恒调回密云水库工作,1990年退休。这是罗连恒1960年春节前夕写给母亲的家书。
敬爱的妈妈:您好!
转眼又快过春节了,我先向您和弟弟妹妹们献上一份祝福,祝你们节日快乐,同时无奈地要和你们说一声对不起,今年的春节不能回来和你们一起度过了。
去年,密云水库工程在党的领导下,以最快的速度跑在洪水的前面,取得了汛期拦洪的巨大胜利。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样浩大的工程,施工不到一年,就能发挥拦蓄洪水的作用,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年来许多事实证明,只要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指导思想,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勇气,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水库实现拦洪,只是整个水库工程胜利的开端。全体水库建设者并没有由于拦洪胜利而有丝毫松劲。现在大家正在鼓足更大干劲分秒必争、寸土不让地全力突击抢工,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工效、最好的质量为提前完成全部水库工程而英勇奋斗。工地上有句响亮的口号“不想爹不想妈,修好水库再回家”,所以,我也不能成为后进分子,一定要争取像“单臂英雄”李世喜那样成为工地的标兵……
密云水库工程应该今年就会完工了,将供给京、津地区大量的电源;两三年内可以年产8万吨鲜鱼,100万只鸡、100万只鸭和大量的商品肥猪。能参与到这项伟大的工程,我感到非常自豪!
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春节快乐!
儿子连恒敬上
★上世纪70年代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张爱平北京作家
这是一对姐妹之间关于高考的一封家书,写作时间是1978年3月5日。
收信人是我,当时是北京远郊区一家工厂的青年工人,从16岁开始,已经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了8年多。在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的年龄却无学可上,时间虚掷在百无聊赖中,是当时最大的苦恼。我坚持读尽可能找到的书,胡乱写些习作,渴望得到系统学习的机会,却屡试屡败。
1977年秋,刚刚流传要恢复高考,我就偷偷准备起来。尽管自己底子差,只有初中一年级的实际学历,数学几乎是空白,年龄又偏大,仍是悉力以赴,到了拼命的地步。恢复高考,不啻茫茫黑夜的一线光明,是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唯一出路。
到了次年的2月底、3月初,发放第一批录取通知书的几天,我终日忐忑不安,神不守舍。待一起参加考试的人去大学报到了,我彻底绝望,躲在宿舍里恸哭不止,泪水湿透了两块毛巾——一种空前绝后的痛苦。
就是在这种境遇下,收到了妹妹的来信。
妹妹张爱华当时在四川学习生活。自从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她就鼓励我奋力应考,并给我寄了初等数学等教材,希望我抓紧时间准备,因为从报名到开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高考结束后,张爱华一直焦急地等待着姐姐的喜讯,直到收到母亲的来信,得知我高考落榜,上学无望,她当即写下了这封长信,焦虑、沮丧、失望乃至绝望的情绪溢于信纸,殷殷之语尽显姊妹情深。
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收拾书本准备来年再次参加高考。当时适逢扩大招生,我居然接到了去崇文门一家旅馆门口与招生老师面试的通知。又过了不久,我收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多年的梦想成真!来到朝思暮想的未名湖畔,我依旧像是做梦一般。
那时没有电话,能想到的,是赶紧给妹妹写封信。
恢复高考,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大手笔,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举措。由此,社会前所未有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中国带来了科学的春天,成为以后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先声,开启了现代人才源源不断的培养、储备。
对于参与者个人的意义,更是怎么估计也不为过。高考是我再生的起点,开始了另一段人生旅程。燕园使我第二度焕发青春,重新对世界抱有热忱。
■家书节选
姐姐:
……
从上星期天开始,我每天晚上都做不吉祥的噩梦,几次梦见你未被录取。我是多么希望这些都是反梦啊!我每天都在打听有没有我的电报。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越来越重,但我还总是抓住最后的一线希望不放:可能北京的招生工作结束的最晚吧?就是到今天,我还是在想,你是否有可能被招为走读生呢。虽然我也知道两种准备,但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心里一直只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就是你一定能上北大,学新闻!当前你能上学,对我比什么都更要紧。
姐姐,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呢?你有着怎样的打算呢?本来,上学将成为你生命的转折点、新里程的起点,使你在生活的恰当位置上大显身手,奋发搏击。而于今,一切理想都只能是幻想了,希望成了泡沫,志愿付之东海……
你还继续呆在工厂吗?我连想也不愿去想。你今年还能考吗?是否还能有什么别的机会,一线希望?是否先调回城里?总之,请把你、你们的打算尽快写信告诉我。
……
爱华
1978年3月5日
★上世纪80年代
告别家乡干事业
徐建军甘肃敦煌事业单位员工
30多年前,我从学校刚毕业,就离开故乡张掖一路西行来到敦煌,工作、打拼、娶妻、生子,转眼已是知天命的年纪。
当年初来乍到,思乡情切、环境新奇,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写进一封封给父母的滚烫家书里。文字虽平淡如水,却难掩那一段岁月的火热激情。
本报记者高炳整理
■家书节选
爸、妈:见信好!
最近身体都好吗?我大姐、二姐带着外甥们回咱家了么?挺想几个尕家伙的。建海要是没考上学,就先在家干点农活,等我在敦煌工作顺了,到时候看情况,让建海也来这边闯一闯。
妈,咳嗽咋样了,气还短不短?我前几天去敦煌的医院,找大夫问了下,他初步推测您肺上的问题可能影响到心脏了。所以您平时少干重活,多休息,注意穿暖和些。过段日子,我想请个假回家一趟,把您接过来看大夫,毕竟这边比咱临泽发达,医疗条件也好一些。
最近我的工作挺顺利。师傅把我分到了园林组,天天种树种花。跟咱家比起来,这边干燥得多,春天风沙大得很!隔几天刮一次,刮得天都黄了,有时刚栽的树和花都给刮走了。我和同事负责定时检查,照看种好的树,浇水打药,很用心。
有时候天气热,我们几个就去买冰棍。门口商店里有个冰柜,插上电就能工作,凉得很。卖冰棍的那个小男孩,是本地人。小男孩每天守着冰柜,高兴得很。有一次,几个外国人来参观,看见冰柜觉得新奇: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地方都有冰柜了。小男孩听了不高兴,觉得被小看了。
去医院问大夫那天,我在县城里逛了逛。整个县城不太大,但很干净。等以后有时间了,我带你们过来转一转。
我最近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一切都好,你们在家不要挂念,我会经常写信回去。家里要是忙了,也不用着急回信,你们好好保重就行了。
儿:军军
1989年9月20日
★上世纪90年代 本世纪00年代
表爷爷支援东北
江婉湖北武汉公务员
上个世纪50年代起,各地抽调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东北建设,表爷爷江新祥就是那个时候去辽宁工作的。
从此,他和我亲爷爷江敬祥两地相隔,书信往来。
见字如面,短短两封书信,记载了1998年到2001年,表爷爷对亲人的怀念、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期待。一笔一画中,我似乎看见这位从未谋面的亲人正一字一顿地、缓缓地给后辈们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家书节选
敬祥弟:
你于4月8日寄来的信,我在4月14日收到了,由于没有什么要紧事,所以没有及时给你回信。
问安装电话机的事,我家没有安。一方面电话安装费用过高,一开始安一台为5000余元,现在降到1500元一台;另一方面由于用的不多,也就没有安装,以后有必要也会安一台。如果安上电话,我会写信告诉你的。
近期从电视上看到湖北省水灾严重情况,但不知汉川情况,望来信告知。
兄新祥
1998年8月12日
(本文选自公众号《学习小组》“建设者家书”征集活动)
★本世纪10年代
终于长大成人
桂婕江西九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我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我家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2010年考上大学后,扑面而来的新事物应接不暇,既要适应与南方不同的北方干燥环境,还要适应与吴侬软语不同的粗犷乡音,又要适应与同龄人群居的大学生活,等等……这样的生活打开了我闭塞的小世界。
2011年,第一次没与家人一起过生日,凌晨收到了爸爸通过QQ发来的一封信,边看边哭。我爸爸是一个非常不善表达,却又打从心眼里爱着我的人。
如果说大学生活让我变得开放自由,但爸爸的这封信是真正打开我心房的钥匙。生日当天,我默默抄下留存了。
■家书节选
女儿,爸妈首先祝贺你18岁生日,生日快乐,天天快乐。18岁就已经是成人。想想也真快,从你呱呱坠地、慢慢长大,到上幼儿园、读小学、读初中、上高中、考大学,这些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一幕一幕浮现在我们眼前。是啊,转眼间,女儿已经长大了,我们真高兴,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天下父母都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幸福快乐的成长,学习进步优秀,长大后能找到好工作,家庭幸福美满。女儿,你现在已经长大,父母能力有限,以前有些事情还能为你担当,但今后的路还得靠你自己走,你既要锻炼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又要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能力。
今天是你18岁的生日。已经成人的你做任何事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犯法的事情都不要参与。在大学里,希望你学到真正本领,不要虚度4年光阴,更希望你有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用的人。
永远爱你的爸妈
2011年1月
(本文选自公众号《学习小组》“建设者家书”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