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9958874
世间的婚姻有很多种,有无名分却存事实的婚姻,如许广平之于鲁迅;有有名分却无事实的婚姻,如朱安之于鲁迅;有有名分有事实却无爱情的婚姻,如江冬秀之于胡适;有无名分却有爱情的婚姻,如陆小曼之于翁瑞午;还有一种令人称羡的,就是既有爱情,又有事实的婚姻,这样美满的婚姻在世间不少,不过,也并非很多,很多人要得到这种人间美眷,是需要很大的努力,甚至很顶住一些误解甚至责骂的,凡事不易,何况美好的婚姻?
但凡建立在盛名与鲜花下的爱情,往往也如鲜花一样脆弱,风雨一来,随之凋零,如同流水,道是有情却无情;真正美好的爱情,是建立在欣赏、信赖、并肩奋斗下的,这样的爱情,历久弥新。
世上所有美好的爱情,都是值得欣赏的,更是值得祝福的
以写散文闻名天下的余秋雨,曾经深情地写过一首深情的诗《我在等你》,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
让余秋雨如此深情等待的人,就是余秋雨离婚再娶、顺逆坚守、相伴一生的妻子马兰。1992年,余秋雨与小其16岁的马兰结为了夫妻,二人婚后并无孩子,但如今近30年过去了,二人依然恩爱如初,如果说时间是爱情的“试金石”,我相信余秋雨和马兰的爱情是真心的,婚姻是牢固的,而且都是美好的。
生活中的马兰
世上所有美好的爱情,都是值得欣赏的,更是值得祝福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马兰爱上了余秋雨,而余秋雨又是如何冒着“陈世美”、“负心汉”的骂名而与马兰坚定地走到一起的呢?
我想就是前面所说的三点:欣赏、信赖、并肩奋斗。
天赋异禀的文学少年,青年学者
别看今天的余秋雨这么声名远播、风光无限,当初那个年代,他也与许多人一样,是经历过贫穷、饥饿、挣扎甚至屈辱的。但他有一个特别好的优点,就是好学;还有一个异乎寻常的特点,那就是聪敏。
讲学中的余秋雨
1946年,余秋雨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的一个小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他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更非大家望族,但他有一位希望他能受到良好教育且为此非常努力的好父亲。余秋雨读书发蒙早,9岁时小学就毕业了,之后,父亲为了让余秋雨受到更好的教育,要求他报考上海的中学,余秋雨成绩本来就好,加上父亲的鼓励,而且天资聪慧、从小喜欢文学的他,果然考上了上海的中学。1963年,17岁的余秋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1968年知识青年下乡,余被安排到军垦农场劳动,4年后的1971年,因为上级安排要编新教材,余秋雨被抽调回来,以上海戏剧学教师的身份分配到复旦大学鲁迅教材编写组,编写语文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编教材的都是抽调的原高校教师,余秋雨以一个刚刚毕业不久还未正式教过一天书、差不多还等同于大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一方面是学院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是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确实胜过很多人同龄人。
确实,尽管当时的文化氛围极为稀薄,但在上海多年的学习,和从小对文字的敏感,加上在他叔叔的影响下读了很多名著,使他有了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在文学上表现出异乎常人的领悟力和表现力。
那些世上有所创造的人,大都会有着寻常人不一样的机遇,大都会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大都会在别人都认为不是道路的地方,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来,因此,所有的创造之初,都是自己的探索和别人的误解,余秋雨的经历,也莫不如此。
有梦想有选择的马兰
在所有的人都疯狂地投入到某种狂热运动之中的时候,余秋雨曾经躲进上海戏剧学院和复旦大学的图书馆,埋头读书,古今中外的名著,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戏剧学典籍,无不涉猎。他还曾经因为躲避一个追查,远离了上海,躲到浙江奉化一个无人光顾的小山上的一座小木屋中,这个屋中正好有许多古籍,那段时间,他埋头于《四部丛刊》《四部备要》这些古籍中,心无旁骛地读起了书来。
余秋雨有着参与世事的一面,也有远离世界的一面,就是那些远离世事和世界的时间里,他煅靠出了自己丰富的学养、敏锐的洞察和个性的思考。于是,他在图书馆里开始编写《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学》《观众心理学》等学术性极强的书籍,后来陆续出版,他因此而成为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最年轻的学者,1985年,余秋雨在王元化等许多著名专家教授的极力推荐下,被评为上海戏剧学院最年轻的教授,1986年又被任命为院长,成为上海高校一颗明星。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
所有美好的事物,几乎都是从偶然开始的。
就像徐志摩诗歌《偶然》中所说:“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马兰和余秋雨爱情,也是这种云与波的偶然相遇,最后撞击成感情的惊涛骇浪的。
在余秋雨与马兰的故事中,很多人都以为余秋雨在盛名之时找上了马兰,是马兰贪图余秋雨的名气和钱财而第三者插足似的,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误解。
一方面,马兰与余秋雨相识、相交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彼时,马兰是全国著名戏剧演员、电视明星,余秋雨当时最多在上海高校有点知名度,而马兰却是全国著名的影星,还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出演过节目,几乎家喻户晓。
剧中的马兰
另一方面,余秋雨当时不但名气甚微,就是家境,不说贫困,至少不富有,无论因名因钱,都不是马兰看上他的原因。
马兰看上余秋雨,真正的原因是余秋雨的才华。
马兰是黄梅戏演员,余秋雨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有一次,一位马兰敬重的老艺术家送给她一本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学》,并说:“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读了完后,马兰立刻被余秋雨的睿智和深厚的学识折服了。以后,只要余秋雨的著作出版,马兰就会买来先睹为快。后来,马兰有一回到上海演出,便主动打电话请余秋雨去观看,从此,二人开始了交往。
一起度过,相携相扶下的《文化苦旅》
物质的拉拢,不可能产生美丽的爱情;金山银山的堆积,更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宝马轻裘之下,只有金银闪烁的光环,表面艳丽,实质暗淡,如同玻璃产生的幻像,一碰即碎。
中年余秋雨
世上任何牢固而坚贞的爱情,都必须经历一种共性的支撑,或一起共过忧患,或一起度过难关,或共同奋斗过事业,或一起开创过奇迹,这样的爱情,既有故事,又有波折,既有奋斗
的艰辛,又有获得的幸福,爱情因此而美丽,而牢靠,而坚贞。
1992年,与前妻李红离婚后,余秋雨与马兰结为了夫妻,而在此之前,余秋雨还作出了他一生中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
当时,余秋雨做出的重要决定,就是辞去公职,云游四海。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前途上,余秋雨都是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为什么要辞职呢?原因只有两个字:梦想。
余秋雨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探索华夏文明的源头,挖掘中华文化的意蕴,揭示中国文脉的走向,丈量中国历史的厚度。他的文化积累,他的文学敏感,一直鼓动着他要把这些弄透、看清,用文学的笔触,将它们变成清晰而美丽的历史文化图景,给自己一个印证,给历史留下一个脉络,给中国文化作出另一种精彩的诠释。
于是,余秋雨在学院和上级多次真诚的挽留之下,固执地连写二十多封辞职信,态度坚定地辞去了包括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在内的公职和一切荣誉职务,孤身一人深入戈壁荒漠,以“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为主题,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遗址,根据沿途所看所想,写下了一篇篇精彩绝伦的散文,就是后来的“历史文化大散文”。1992年,余秋雨将这一系列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历史文化大散文”,结集为《文化苦旅》出版,出版后迅速风靡全国,不但在整个华人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许多著名作家如大陆的贾平凹、台湾的白先勇、香港的金庸等读后,皆给予盛赞,金庸大侠甚至将余秋雨与鲁迅先生并举,可见《文化苦旅》一书的影响之大。
文坛大侠金庸先生
这种影响,估计余秋雨当初预料不到到的,马兰估计更会预料不到。
余秋雨当年辞职,曾与马兰有过商量,马兰欣然支持,因为她知道是梦想催动着余秋雨的脚步,她不但支持,在余秋雨当时经济拮据、无考察经费难以成行时,她还拿出了自己身上仅有的四万余元钱倾囊相助,支持余秋雨开展文化考察,当时,二人并未结婚,余秋雨也不过还只是一位行囊空空的文化学者。
不久,46岁的余秋雨同30岁的马兰结为了夫妻。
因此,我相信余秋雨与马兰的爱情是真诚的,是坚贞的,更是美好的。
共度难关,相互扶持,这样的爱情,才来得真实,才可能坚贞,才铸就美好。
一起走过
随后,在马兰的全力支持下,余秋雨继续用脚步丈量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继续进行考察,相继写出了《行者无疆》、《千年一叹》、《中国文脉》等“历史文化大散文”系列作品,出版后依然好评如潮,再度风靡整个华人阅读界。
马兰被余秋雨的智慧、博学、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二人的结合,是彼此欣赏、相互信赖、并肩奋斗的结果,二人结婚13年后的2005年,马兰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她和余秋雨的爱情时时幸福而坦诚地说:“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
世上最美好的爱情,也莫过如此吧,欣赏、信赖、共同努力、彼此依靠、谈到对方时脸上溢满幸福……
余秋雨今年74岁,马兰已然58,那白发苍颜会触动你内心最温柔部分
在历史与美景中穿越,时有意外惊喜
余秋雨的“历史文化大散文”系列中的每一篇文章,既流畅,又精美,那些文字和句子,就像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珠玉,闪烁着诗情画意,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那些美文、神思、妙句,不胜枚举,俯拾即是,流连其间,让人如在历史与美景中穿越,时有意外的惊喜,令人怦然心动。
我购于1992年至今仍摆在书桌上的《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没有哪部散文著作,如余秋雨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一样卷起过如此大的旋风,当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后,不仅风靡文坛,几乎可以说风靡整个中文阅读世界,无论学者文人,还是大中学生,更兼职员白领,几乎人手一册,连出五版后正版没有跟上之时,连盗版都“畅销”不止,据说那时上海扫黄,被拘的从业者口袋里销售的,必有盗版的《文化苦旅》。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1992年购买的《文化苦旅》一书,至今差不多30年了,我一直把这本《文化苦旅》摆在我的书桌上,始终作为和加强文学修养的范文来读,闲来一翻,春风满面。
近期,今日头条推出一套《余秋雨作品集》,这是一套由余秋雨自己定稿的一套作品合集,收录了他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中国文脉》等著作,基本能代表他散文的最高成就。
《余秋雨作品集》(共4册)
说明一下,我从小喜欢读书,至今四十余年,酷爱的书籍数十种,坦诚来说,我推荐的书当是我自己读过多次,且特别喜欢,并希望与你分享,更希望你得到美的收获的,如非此类者,我不会推荐。
所以,喜欢余秋雨作品的你,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购买,没有此需要的,对于路过看完了我这篇唠叨文章的你,我也非常感激,谢谢!
这套《余秋雨作品集》收录了余秋雨四部代表作,包括《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中国文脉》,原价208元,头条做活动104: